秉承五四精神,肩负时代使命
长春分院机关 李佰慧
各位评委、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秉承五四精神,肩负时代使命
九十二年前的今天,面对一场国家浩劫,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在苦难中觉醒,他们的双脚坚定地站在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双眼却始终凝望着启明星的方向。当一个民族的危亡不再能够依靠政府去救治,当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一份熠熠发光的爱国之心在他们的血液里澎湃了,沸腾了。随之而来的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那份惊天动地的爱国情怀,深深印刻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之中。
也许你还记得语文课本里,陈独秀谈到德先生和赛先生时的兴奋;也许你还记得历史课本里蔡元培的侧身小像,时髦的无框眼镜后透出时代的向往。有人说,五四的意义,越纪念越伟大;五四的影响,越纪念越深远。是的,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不只为缅怀、不只为纪念,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贯穿了我们青春岁月的名词“五四”,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以为,五四精神对于我们中科院人就是:
奉献科学事业,立志科技创新,信守科学精神。
在我们科学院人的队伍中不乏这样的典范。
你我熟知的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28岁时就已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回到祖国,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他“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夙愿。
让我们大家引以为傲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被同事们称为“永动机”,他勇于探索,刻苦钻研,淡泊名利,堪称精神文明的典范。蒋筑英因家庭出身一直解决不了入党问题,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定信念,没有改变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科学事业中。26岁那年,他设计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
他们是中科院人永恒的旗帜,是我们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不竭动力源泉,在他们的精神指引下,我们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更多的是知识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
2001年《中美知识产权双边协议》签订后,第二天深圳先科公司生产的DVD就在荷兰鹿特丹港被查扣,并被要求支付每部15美元的技术付费,直到2008年美国贸易委员会还在讨论是否多追加每台3美元的费用。
2010年6月,大家都熟悉的,被无数国人热捧的iphone4手机正式发布,它的发布立即为苹果公司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销量。这部手机在苹果公司官方网站上的售价600美元,而承担巨额生产订单的富士康公司,每部手机只能分到区区6.5美元加工酬劳,而苹果公司得到的是包括大部分专利费在内的360美元。
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很多,这些是否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现在正是祖国赋予我们时代使命的时刻,正是我们以科学创新的精神,肩负起科技强国时代使命的时刻。
听,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对青年人的勉励还在耳边萦绕: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同学们应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坚定信念,秉承五四精神,挺起脊梁,肩负起时代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科学研究创新、信守科学精神的道路上一路向前。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知名科技集成产品的核心部件上印下的不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