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进会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10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49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2025年度工作推进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会战四年攻坚成果,发布系列创新技术,签署10余项科技合作协议,以“院地协同”新机制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迈向更高水平。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副局长许航、长春分院副院长武海涛、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庞海涛及80余位科研、政府、企业代表参会。

     四年攻关结硕果,构建黑土保护技术体系。“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已形成“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格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代表科研团队汇报显示:累计研发的原创技术中,12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5项入选黑龙江省主推技术,构建的“龙江模式”“三江模式”“全域定制模式”三大技术体系,精准适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不同类型黑土区需求。海伦、建三江、齐齐哈尔三大万亩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4.8万亩,相关技术模式累计推广2.4亿亩,实现黑土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双突破。

     签约2000万成果转化,打造产学研融合新标杆。东北地理所与富尔集团-富尔五大连池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大豆品种转让协议,以2000万元价格转让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东生22”生产经营权,创下我国第三积温带大豆品种转化费用最高纪录。此外,东北地理所还与海伦市、北安市、密山市政府及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大学、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北大荒农垦集团等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围绕黑土碳汇监测、智慧农业装备、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共建研发平台,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锚定“十四五”收官,开启黑土保护新征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许航副局长充分肯定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协同攻关,强化院省合作,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向田间地头倾斜,确保核心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庞海涛厅长在会上强调,黑龙江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来,在黑土耕地保育、秸秆综合利用、品种选育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探索出可复制的黑土地保护“龙江经验”,2025年作为会战攻坚关键年,双方将落实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确保黑土地永续利用。

     2021年以来,长春分院充分发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分院领导班子深入示范区调研,推动和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统筹区域创新资源、协助研究所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成果转化落地。长春分院自主部署支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相关项目14项,经费807万元,并选派科技副职6人(次)到各示范区挂职推进相关任务落实。下一步,长春分院将继续发挥分院职能,在推动研究所技术攻关、示范区建设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