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黑土地?如何实现种业振兴,提升大豆单产?9月3日,记者来到我国优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了解到当地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大豆新品种选育持续推进,落实国家稳粮扩豆战略,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摄
海伦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是典型黑土带核心区,耕地面积504万亩。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看到试验地块内的大豆长势良好。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是中国唯一从事黑土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科学研究与示范、教学与科普的国家级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常务副站长隋跃宇告诉记者,海伦站以黑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水分、土壤、气象、生物四方面生态环境要素开展长期监测。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保护重大战略,海伦站围绕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和大豆常规及分子育种种质资源研发等建立长期定位试验20多个。
海伦站科研人员李艳华多年来精心培育出“东生”系列新品种17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累计推广5000万亩,增产20亿斤,增加效益40亿元。目前,海伦大豆年均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大豆种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实现专品种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以其高油脂、高蛋白、非转基因等特色品质,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金豆”等美誉。
海伦黑土层有机质含量高达3%—5%,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全市504万亩耕地普遍天然含硒,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黑土硒都称号,大豆平均硒含量66微克/公斤,富硒率达100%,具有极高的营养开发价值。
海伦市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大豆)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中国富硒大豆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未来,海伦市将依托大豆资源优势,开展大豆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工作,壮大海伦市大豆产业集群,促进大豆产业发展,高质量建设“中国大豆名城”。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赵俊责编: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