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集

【吉林日报】“创新引擎”驱动吉林“转身” ——政协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2-02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长期以来,我省形成的偏化工型、偏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在全国统一市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凸显了区域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乘法”,只有主动建立适应创新要求的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为新一轮振兴提供新的动力支撑。     

  对于科技创新如何驱动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政协委员们给予了极大关注。    

  聚焦一:制定合理评价激励机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要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这两篇产业培育发展的大文章,离不开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支撑支持。“吉林一号”卫星组星成功发射、新能源汽车突破核心技术、突破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等等,这些成果反映了我省在重大项目上的雄厚科研实力。而在企业遇到的实际技术瓶颈上,我省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并不足,研究成果与企业产业升级需求往往脱节。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吉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尹军委员认为,“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这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关。”他建议,全省在科技成果评奖评优方面,应该分类别开展。那些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科研个人和团体应当得到重点表彰,以此激发他们的科研成果“接地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石要武委员认为,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也不尽合理。情况往往是,科研成果在经历评委认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后,就被束之高阁。他建议,应该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的比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发明成果在省内转化所获净收益,应以一定的比例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才能引导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不脱节。”李守春委员认为,科研院所与高校研究出来的很多成果都是“半成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产品。从“半成品”到产品的过程很复杂,需要再加工,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果很难“落地生根”。 

   聚焦二:建立科研成果交易平台     

   “部分科研成果在立项时就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需要解决技术难题,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机构和平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信息不对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石要武委员建议,应建立一个科研成果交易平台,企业发布技术需求,由科研院所来接单,这样才能大大提高效率。    

   对此,孟庆繁委员也非常赞同。他认为,在科研成果与产业对接上,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皮”。科研院所可以和企业形成产业联盟,科研院所通过科技园和孵化器,使成果先得以孵化,同时鼓励科研人员走进企业,具体负责成果落地。 

     刘淑杰委员则建议按行业建设科研成果交易平台,这样更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行业产学研一体化融合的深度。“所在企业一定要主动走进高校,谋求合作,建立广泛联系,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生产线。” 

    “应当以吉林大学、光机所等几个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伞状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形成辐射效应,优胜劣汰,形成市场活力,这样必然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提升。”康勇委员说。 

    聚焦三:以孵化器作抓手促成果转化 

   科技孵化器是创新创业重要载体,是科技 

    成果就地转化、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催化剂和有效平台。2015年,我省认定的科技孵化器新增到62家,数量虽有稳步增长,但放在全国来看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在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孵化器应当大显身手,引领创新发展。     

  “我省科技孵化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雄厚的民间资本和有远见的天使投资人。项目在种子期获得培育的少之又少。此外,公益性孵化器缺少激励机制,营利性孵化器盈利能力不强。孵化器整体运营水平较低,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李冰委员这样分析。她认为,加强我省科技孵化器建设,从供给侧入手,应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鼓励孵化器向混合所有制发展,释放公共资源推进民营孵化器资源整合能力建设。    

   刘淑杰委员则认为,我省应建立孵化器创新联盟。建设全省一体化的孵化器生态信息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加强资源共享。加强线上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同时开展线下资本对接、知识产权运营、创业辅导等各项服务。

    “除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外,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也非常重要。”李冰委员建议,政府要提高孵化器管理人员待遇水平,让政府、孵化器、孵化企业、民间资本以及员工都有动力加入到促进国家高科技发展中来,形成良性循环。    

    转型发展,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透过委员们对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我们可以期待吉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的那一天。    

《吉林日报》2016年1月27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