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粮食产量,从而影响到粮食有效供给。吉林西部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且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发生了剧烈变化,探讨该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能够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建议。日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在粮食生产潜力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可持续性》期刊。
科研人员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DEM数据和历史统计资料等,采用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估算了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进而分析了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1975~2010年间,由于气候、土地利用和灌溉水平的变化,吉林西部粮食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虽然耕地面积的增加提高了粮食生产潜力,但其作用要远小于气候和灌溉水平的变化,而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和沼泽地被大面积地开垦为农田,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因此,仅仅管控耕地数量并非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优途径,通过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土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恢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潜力,应是保障国家、区域粮食安全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更好选择。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萧杨)
《中国科学报》 (2016-01-25 第6版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