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科学家助力国家行动计划落地

  通过产----研相结合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转移服务的示范推广模式创立以及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张旭东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东部等地已建立8个核心示范区和 51个示范基地,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为核心,以辐射示范基地为分支的推广网络。为了提升公众的认识及生产主体的接受程度,也编写了秸秆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服务图册,通过视频或现场培训农机专业人员和职业农民万余人次。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发展迅速,截止2019年已经在东北玉米带核心区累计推广应用约203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约28.2亿元,保护性耕作的广泛推广应用也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国家行动计划下达后,帮助政府又推进4000余万亩(其中辽宁8000万亩),张旭东领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团队为辽宁省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如今规模化旱地农业生产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农业发展体系,并通过耕作制度改革促进经营制度的创新发展,引领了东北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性改变。 

       张旭东研究员的工作极具前瞻性,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工作,促进了辽宁农业在对接农业部制定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确定加快保护性耕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卓有成效,为黑土综合功能的提升以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体系及高效生产模式,为辽宁及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与技术支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