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义新:践行“梨树模式”,弘扬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关义新研究员,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农业部玉米生产指导专家组成员,2008-2012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年来主要从事保护性耕作及玉米育种栽培研究工作。
作为“梨树模式”研发团队的核心,最早参与组建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研究与试验基地建设等工作,从挨家挨户坐在农民炕头上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一直致力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工作。组织研制的高性能免耕播种机使“梨树模式”示范推广成为可能;提出了梨树模式两大主体技术——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和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为梨树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制定了土壤保育型玉米高产高效绿色综合生产技术规范,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增产增收问题;通过黑土地创新联盟、媒体、网络、讲座与培训会等方式累计培训保护性耕作相关技术工人和农民万余人次;目前与吉林省农村农业厅共建保护性耕作示范体系与监控网络,为不同示范县研究制定技术模式及方案。
其中研发的玉米免耕播种机以及配套机械设备,解决东北玉米连作条件下秸秆覆盖归还的播种施肥一体化作业难题,实现了玉米播种施肥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全程机械化作业,在播种和施肥性能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在秸秆处理功能上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性能,摆脱了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局面,并形成了新的产业。该类型免耕播种机已畅销多年,累计销售5万多台,年播种面积8000万亩;
其中研发的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及配套条耕机解决了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在低温冷凉、土壤黏湿及白浆土障碍性土壤播种质量差、苗期生长慢、技术推广难的问题,填补了该类型生态区缺乏有效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问题。2020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梨树县条耕作业现场。条耕技术可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完成提供必要保证,有望引发东北地区耕作技术的一场变革。
十四年来,关义新研究员及其团队对黑土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默默无闻的研究付出,推动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推广。其研究工作对东北黑土保护和利用具有开创性和战略性的意义。近些年,保护性耕作得到党、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19年胡春华副总理到梨树县高家村黑土地研发基地考察;2020年初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启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在东北四省区大力开展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到2025年东北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4亿亩;2020年5月2日,关义新研究员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了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及条耕技术及机具研发情况;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吉林梨树视察黑土保护耕作,关义新研究员和中国农大李保国教授向总书记汇报了梨树保护性耕作工作情况及进展。习总书记在条带耕作地头发表了重要讲话,指示黑土地是土地中的大熊猫,要大力快速推进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进程,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同时,习总书记对科研工作者在梨树模式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认可,指出你们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