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黑土地就是筑牢农业强国根基。4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主办的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友谊农场(分公司)召开。
论坛聚焦建立黑土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预警系统,为黑土地耕地质量常态监测与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并发布了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成果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三江模式”。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表示,东北地理所作为牵头单位在“十四五”期间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全面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进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品种研发、规模化示范及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论坛中,研发团队发布了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揭示黑土地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1984年至2021年间,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下降趋势,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四盟分别下降了0.55%、0.54%、0.52%和0.37%。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要强化土壤保护意识,推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有机质含量。同时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限制土地开发,保护黑土资源。
论坛上,中科院“黑土粮仓”战略先导专项三江示范区等研发团队针对三江平原黑土地保护面临的低温冷凉、土壤障碍严重、水资源安全压力大、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以“秸秆翻埋、深松减障、水土优化、智能管控”为核心技术内涵的“三江模式”,为三江平原地区提供多尺度系统解决方案。
学术报告阶段,与会人员还围绕黑土地保护、生态建设、黑土地监测与评价、农业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成果发布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并举行了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北大荒友谊现代农业实验站揭牌仪式以及黑土地航空飞行综合观测实验启动仪式,为黑土地耕地各项指标监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落地提供平台支持和数据支持。
“东北地理所将举全所之力,全力配合‘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实施,加快黑土地耕地质量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研发,摸清黑土地耕地质量家底,掌握时空动态变化,助力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创新,为黑土地保护贡献更大的力量。”姜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