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现在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期,为抢抓农时,“五一”劳动节期间,我省的科研工作者们放弃休息时间,他们或坚守科研岗位,或分赴全省各地入农户、进田间开展一系列科技服务,助力我省春耕生产。
“‘五一’我们从来就没有休息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梨树县挂职科技副县长敖曼说。由于前天下了一场雨,地里太湿,他们的试验田和基地还没有春播。5月2日采访敖曼时,她正和同事们看地块,研究确定何时播种。受疫情的影响,4月28日结束隔离以来,为了抢回春播时间,敖曼和同事们已经跑了梨树11个乡镇。同时,他们利用网络与双辽、前郭、农安等县市合作社开展技术交流与指导工作,从技术模式参数、品种密度潜力、合理施肥以及科学病虫草害防控的等技术细节入手,网上诊断,协助合作社制定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现在我们负责的合作社已经有一半以上完成了春播。”敖曼说。
敖曼所在的玉米学科组共有7个人,大家都是保护性耕作和玉米育种方面的专家,海南的南繁基地也是他们的工作地点之一,我省发生疫情的时候,组里有6个人正在那里工作。为了能及时在春耕前赶回来,大家积极和各方面沟通,研究回梨树县基地的办法。由于疫情原因,全部海南的玉米种子要在当地脱粒和分类装袋,为了能赶上春耕的步伐,尽量多带回一些种子,他们没白天没黑夜地工作,6个人回梨树县时,只带回了少量的生活必需用品,把240斤种子背了回来。
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特别忙,今年对于他们来说,又肩负着特殊使命。依托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平台,以及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今年省院地联动,启动了梨树县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县域示范网络,在梨树县每个乡镇建立一个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田,形成涵盖全部生态类型的高产增效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网络,全面升级“梨树模式”2.0.解决梨树模式示范推广的瓶颈,为我省不同生态区提供技术样板。“梨树县23个乡镇地块具体方案怎么定,受疫情的影响,我们把农户培训成了半个专家,我们示范点的农户使用APP,自己划地块,下载会议软件参加学习……”敖曼说。
敖曼和她的同事们只是全省科研人员助力春耕的缩影,”五一“这个节日,对于全省科研人员来说只是个平常的工作日,他们依然在各自岗位上勤恳工作,用辛勤和汗水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备春耕。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静 责编: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