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首届国际土壤学联合会盐碱土改良会议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围绕盐碱化土壤改良利用、耐盐性植物育种等关键科学问题,参会专家学者通过学术报告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展开交流研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小京表示,吉林省作为盐碱地大省过去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未来,利用一些现代的技术和装备实现可持续的盐碱地改良这一块儿需要进一步发力。
会议以“创新盐碱地改良利用理论与技术,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题,共包括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机理;盐碱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的监测、诊断和评估;灌溉、排水与盐碱化;盐碱对植物的限制作用;植物耐盐性和耐盐性植物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原理和技术;盐碱地资源利用等8个专题内容。
作为此次会议主要承办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盐碱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盐碱地改土增粮技术创新等研究。
“这些年来,应该说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主要分布区做了大量的实验示范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改良效果。白城2021年水稻栽培面积达到300多万亩,”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志春说。王志春还表示,将会通过本次会议,吸收国内外的理论、经验、技术来为吉林省盐碱地改良、利用服务。(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