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国科学报赴东北地理所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人物专访工作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6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412日至13日,长春分院与中科院科发局综合处、中国科学报社记者共同完成了对东北地理所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工作中重点科研人物专访工作。 

  412日,在东北地理所哈尔滨农业技术中心,记者一行认真听取了韩晓增研究员工《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主题报告。韩晓增,被称为黑土地的守护者黑土地的营养搭配师 40年来专注 黑土,长期从事东北黑土地退化机理与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东北黑土地退化的实质是黑土层退化,将其划分为黑土层原位退化和因侵蚀迁移退化,揭示了肥沃耕层在作物高产和稳产中的作用机制,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技术途径。2003年率领项目团队在东北黑土地率先开展了以秸秆全量深混还田为核心的黑土层保育模式、黑土层培育模式和障碍土层改良快速培肥模式的研发及示范推广工作。针对东北黑土地不同土壤类型耕研发的秸秆深混扩容增加碳肥沃耕层构建黑土层与白浆层梯次混合培育”3项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适用于我国高强度利用下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实现了黑土保护与粮食增产增收的双重目标。推动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413日,记者一行先后走访了东北地理所关义新、冯献忠、梁正伟研究员。 

  关义新研究员,攻克了梨树模式主体技术瓶颈,为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保驾护航,真正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率先引入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针对东北地区黑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玉米产量及种植效益逐年下降等社会重大问题,2007年引进国外免耕技术,在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与示范基地。潜心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免耕播种机、研发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条耕技术及配套机具助力梨树模式推广等,在保护土壤及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生产,2018-2020年高家试验地连续三年超吨粮,积极践行梨树模式。 

  冯献忠研究员,研究培育环境友好型大豆新品种,持续保护和养育黑土地。在环境友好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以及大豆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利用、抗病等控制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掘、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为改善东北黑土地作物种植结构和减肥减药提供了优良新品种。通过分子设计培育的大豆品种东生104”东生105”东生112”2020年通过审定。东生系列大豆是分子设计育种理论的成功实践,对提高我国东北大豆产量以及东北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EMBO reports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梁正伟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东北黑土区苏打盐渍土改良与生态建设,研发了重度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针对松嫩平原大面积的天然羊草草地退化严重的问题,发明了羊草顶极植被移栽克隆技术快速恢复草地植被,比传统恢复技术加快恢复进程3-5年,揭示了苏打盐碱地植被退化机制与恢复演替过程,提出了人工生态恢复的有效对策,为盐碱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做出重要贡献,研发成熟关键技术12项,累计推广939万亩,推动了东北地区生态治理和恢复生态学的科技进步,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329日,中国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共同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等出席仪式。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和吉林省副省长李悦代表双方签署了科技会战框架协议。本次人物专访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签约以来首次启动的系列宣传活动,除对东北地理所典型科研人物团队开展专访外,还将对东北三省野外台站进行系列跟踪报道。相关内容将在中国科学报、长春分院官网等媒体和网站相继发布。 

  2020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以来,长春分院积极落实总书记要求指示,贯彻院党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研究所及地方政府等多方资源,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打响做好各项对接及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