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东北地理所年轻干部理论学习第一小组开展2020年度第一次集中学习

文章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0-06-25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知》要求,东北地理所分期分批建立覆盖管理、支撑、科研系统的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第一小组由长春所区管理职能部门40岁以下的15位同志组成,人事教育处副处长苑春宇担任组长,后勤基建办副主任叶兰洲担任副组长。

  6月22日,第一小组在长春所区综合楼多功能厅开展了2020年度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活动由苑春宇主持,党委书记苏阳应邀出席并讲话。

 

  苏阳指出,成立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是院党组立足长远,抓干部梯队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学习要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把学习成效落实到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

 

  会上,小组成员就今年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开展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学习小组不仅是一个学习平台,还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在工作中有助于形成相互的联动配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在学习形式上,希望能够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更多的“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地拓宽视野。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群策群力,让第一小组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为东北地理所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次集中学习确定了东北地理所年轻干部理论学习第一小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还重点对“西畴精神”进行了集中学习。

  附:东北地理所年轻干部理论学习第一小组学习“西畴精神”心得体会汇总

  人事教育处 苑春宇:

  “西畴精神”是奋斗的代名词,是西畴人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时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真实写照,这种不断探索、奋斗的精神和理论成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第一次集中学习,之所以选择了“西畴精神”作为学习内容,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小组这个平台,边学边干、不畏艰难,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东北地理所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后勤与基建管理办公室 叶兰洲:

  “西畴精神”的本质是勤奋,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一脉相承的。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取得成绩的人不是通过勤奋而走向成功,攀达事业巅峰的。勤奋不能光挂在嘴上,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勤奋贵在滴水穿石、持之以恒,我们研究所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都是在科学家的不断坚持下产生的,李艳华投身大豆育种工作近30年,扎根在黑土中,培育出10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大豆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系统阐明了苏打盐碱地碱化过程与机理,研发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与利用核心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为盐碱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数不胜数,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西畴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财务管理处 高静: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一所大学。”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从“吃苦”起步的。西畴精神让我看到的就是一种吃苦奉献的精神,也是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只有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才能创造常人不能创造的奇迹。有的人以苦为乐,乐在其中。有的人做什么都嫌苦,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脏、苦、累的事情,总感觉大材小用。这样的人注定是要被社会淘汰掉的。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学习西畴精神,更要弘扬吃苦耐劳的西畴精神,在工作中必须肯吃苦,能吃苦,展现敬业精神,要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反对享乐主义作风,耐得住寂寞和枯燥重复的工作,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如是才能尽情品味“苦尽甘来”的滋味。

  综合办公室 王明全:

  通过学习“西畴精神”材料,深刻体会到西畴人用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意志逐渐凝聚成一座精神丰碑,在这座丰碑中,自强不息是根本,艰苦奋斗是灵魂,勤劳实干是保障,不甘落后是动力。西畴精神体现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定信念,是艰苦创业苦作舟、成就大业勤为径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凝聚共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西畴精神”正如总书记所引用的古典名句相得益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奋斗之路虽然更为艰险,付出的汗水也更多,却是突出重围、实现目标的制胜之路。“西畴精神”连通着坚守初心、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体现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意志。“西畴精神”激励着广大国人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攀登不止,中国必将更加自信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必能抵达更加美好繁荣的广阔天地。

  信息中心 王加良:

  通过认真阅读西畴的事迹,研读了西畴精神。西畴精神是新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展示了自立自强、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西畴精神”是爱国爱乡精神,体现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西畴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如何弘扬“西畴精神”,西畴的脱贫攻坚是全面的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西畴人民脱贫,更在思想上帮助人民脱贫,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拔掉贫困户的“思想穷根”,用“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西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体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旨在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切实履职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综合办公室 毛之夏:

  “西畴精神”是以西畴人民为代表的文山人民长期以来不甘落后、穷则思变、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写照,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文山实践,更是新时代激励广南各族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西畴精神”,努力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做一名肯实干勇担当的共产党员。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作为“西畴精神”的灵魂,已自始至终贯穿其孕育产生和发展丰富的历程中,“西畴精神”可以说是当今西畴干群在谋求科学发展中取得的巨大财富,亦是西畴人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浇育的精神文明硕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以此次“西畴精神”学习为契机,不管在任何条件任何形势下,都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争做“西畴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拿出百倍的勇气和干劲,以扎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和过硬的作风,努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研究所发展创新的各项工作上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这样才能在新时代里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后勤与基建管理办公室 吴志伟: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几句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西畴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深邃眼光和艰辛的奋斗历程。这是西畴人民在失去人类生存环境的地方,为改变山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而奋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畴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符号,是一种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的精神符号;“西畴精神”是一道亮光,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西畴精神”是一种取向,是一种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证明了,“西畴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时刻都要学习和体会“西畴精神”的神奇魅力。它是西畴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世代代与大自然抗争,孕育、形成的,是全县人民不断探索、奋斗的精神和理论成就。有了这个精神的指导和激励,西畴人一直在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虽然西畴县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但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西畴人不悲观、不埋怨、不气馁,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塑造了泰山压顶不弯腰、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气质。

  人事教育处 吴秋菊:

  西畴精神是“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的本质是勤奋,核心是实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作为一位自然学科的毕业生,我更加深知此项工作的艰辛与不易。靠的是西畴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勤劳肯干的实践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这一句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干,争着干,多思考,不拖延,在干中练,在干中学,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综合办公室 殷丽娅: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熔铸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勤劳肯干的实践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民情怀。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有诸多启示:一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西畴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导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二是要始终不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西畴精神”的落脚点就是实干、奋斗。没有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三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良好作风。西畴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勤劳实干。

  财务管理处 姜敏:

  面对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沉重如山的贫困,西畴人民以奋起抗争、坚不可摧、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坚守和战斗在西畴这片热土上,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但始终没有轻言放弃,更没有畏缩退让。在弘扬“西畴精神”中涌现出来的李华明、侯寿高、刘超仁等一大批带领人民群众勇闯脱贫致富路的党员先锋和时代楷模,他们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催生了他们敢叫日月换新天、誓让石漠变绿洲的“愚公移山”精神,才让“西畴精神”长盛不衰、历久弥新。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群众的信任,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科研计划处 李爽:

  第一次青年干部学习的选材非常好,我认为西畴精神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学习材料之后有很多感触。一是面对困难怎么办?当上天为你安排这样一把烂牌?你怎么打?这也是西畴人面临的问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在贫瘠和落后中,“西畴精神”应运而生。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很多问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西畴精神提供了答案,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不能等,不能靠,要积极想对策,苦干实干加油干,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造了和想象力,要敢担当,敢作为。

  学习的第二点体会是西畴精神是信念引领行动。这是文山人这种朴实的信仰,才一步步指引他们迈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样让我想到了,在我们所老一辈的科学家当中,也是有这种坚定的科学信仰,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搞湿地调查,搞农业开发,也正是这些老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我们今天的学科发展,这也是西畴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力。我觉得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这种精神,为研究所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事教育处 刘云达: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需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需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地方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地方精神。地方精神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神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一种一个地方各族人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也是展示一个地方形象、引领地方发展的旗帜。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起到导向、凝集、激励的作用。

  人事教育处 侯雪莹: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被称为可怕的“地球癌症”。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是国家实施石漠化治理重点的一个贫困县。经过30年的苦干实干,西畴慢慢的改变了她的样子。木者是一个藏在山窝里、贴在石壁上的村庄,经过105天的奋战,从常年拎着口袋四处借粮出了名的“口袋村”,摇身一变成了卖粮村。“要想富,先修路”,为着修建公路,无数的共产党员,无数的热血村民投入到了这场艰苦的战役中,最终他们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从提出“30年绿化西畴大地”目标开始,西畴干部群众淬炼和激发出来的精气神坚挺如山。从慢慢富足起来的西畴,让我学习到他们主动干、自己干、苦在前、冲在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等待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努力思考,发现致富的道路,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得到收获。

  综合办公室 陈欣:

  伟大的民族需要伟大的实践,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中国人民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伟大征程,今天,我们靠什么来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创造新的奇迹?答案是以西畴精神、杨善洲精神深深汇聚成了强大的中国精神。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中国人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