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晨绯
哈尔滨育成中心参与了哈尔滨新区发展战略布局,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集成院内外资源,吸引中科院及院属高新技术企业到哈尔滨乃至黑龙江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实现人才和成果的聚集。
1月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黑龙江省副省长胡亚枫签署了新一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议书》。“十二五”以来,中科院与黑龙江省在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中科院创新能力与黑龙江省区域特色紧密结合,通过共建院省合作载体、布局重大产业化项目、规划行业功能性平台以及组织院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助力哈尔滨新区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属科研机构共有210多个项目在黑龙江省实现落地转化,服务地方企业140多家,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23亿元,新增利税超过14亿元。
白春礼一行考察了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育成中心)与其孵化的企业。作为院省联合共建的合作载体,哈尔滨育成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哈尔滨市共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平台,负责中国科学院百余家研究所(台站)在哈尔滨市的科技成果转移工作。
“哈尔滨育成中心参与了哈尔滨新区发展战略布局,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集成院内外资源,吸引中科院及院属高新技术企业到哈尔滨乃至黑龙江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实现人才和成果的集聚。”哈尔滨育成中心主任李恩庆说。
李恩庆介绍,他们规划建设了“基础软件服务中心”“过程污染控制中心”“激光加工技术中心”“先进材料检测中心”“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生命科学实验平台”等6个行业功能性服务平台。针对黑龙江省软件、水污染治理、精密加工、先进材料、生物检测和专利知识产权保护,联合中科院软件所、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金属所、大连化物所和哈尔滨阳光慧远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企业服务。
哈尔滨育成中心是推动建设科技创新与转化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入驻中科院研究所21个,孵化项目40余个,孵化成立了36家高科技企业,规划建设了6个行业功能性服务平台,1个黑龙江省外籍院士工作站和3个科学家工作室。近年来,哈尔滨育成中心在集成院内外资源,吸引中科院研究所及院属高新技术企业到黑龙江省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实现人才和成果的集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为合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有力带动了科技成果在黑龙江落地转化。目前,哈尔滨育成中心已经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曾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科院先进技术转移机构”“黑龙江省首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哈尔滨市第34届劳动模范单位”、“哈尔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
孵化企业表现不俗
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上市企业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化学传感器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六十多岁的研究员王玉江带着项目从长春奔赴哈尔滨高新区,他所在的长春应化所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积淀,他们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项专利,同时拥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制造技术。作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研发和制造中心,盈江公司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盈江公司已经开发出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报警器、控制器、气体在线监测系统、企业安全监管平台、智能家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甲醛气体检测仪等产品,可以满足石油化工、燃气、冶金、制药、环保、医疗、食品、冶金、发电、酿酒、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的需求。
“我们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为技术依托,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电化学传感器实验室、传感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王玉江告诉记者。
目前,盈江公司在传感器气体研究方面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技术,并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已开发11种产品,销售团队在东北地区全面布网,目标客户有大型石化企业、煤矿企业等。公司连续三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
中科众瑞(哈尔滨)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哈尔滨育成中心成长起来的新能源企业。它依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世界领先科研成果,在超低温镍氢动力电池方面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我们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优势,生产研制宽温区动力镍氢电池及相关系列产品,并建成了宽温镍氢动力电池产业化生产线,在零下55℃到零上70℃之间的宽温区以及单体容量大于100安时数的大容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科众瑞董事长张国良说。
中科众瑞正在通过加强战略引领、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入联动,将新材料新能源宽温动力电池产业及相关重点领域做优、做强、做大。
张国良表示,企业将以市场为导向,把中科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出高质量的规模化产业化平台,实现价值链的延伸;公司新材料新能源电池通过独有的综合技术实力,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寒地无法市场化问题。“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大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成果转化的行业标杆。”
除此之外,中科赛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长光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在哈尔滨育成中心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有不俗表现。
《中国科学报》 (2017-01-09 第6版 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