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集

【新华社】吉林:科技创新助力 振兴迸发活力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01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新华社长春8月31日电(记者姚湜)今年上半年,吉林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从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到迫使跨国公司长期垄断产品退出我国市场的基因工程药,吉林老工业基地正在摆脱以原生态初级产品打天下的经济局面,以科技挖掘振兴新动能。

  “‘吉林一号’卫星应用产业论坛及项目对接会”本月18日在长春举行。国内多家卫星应用领域产学研机构汇集一堂,探讨创新创业合作机遇。去年10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商用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

  专家认为,未来10年商业卫星市场规模可达上万亿美元,卫星产业也因此被视为吉林振兴的新引擎。卫星数据可应用在精准农业、防灾减灾、综合交通等领域。目前,“吉林一号”卫星系统已经与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和企业达成了数据采购协议。

  卫星产业是老工业基地吉林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不再只有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生产,吉林省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连续3年跻身全国前10位,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助推经济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孙大维介绍,目前吉林省超高密度LED显示屏、CMOS传感器等新产品已经实现批量生产,首列混合动力动车组、无人驾驶地铁也已完成研发制造,远距离、长航时无人机实现产业化,重载荷智能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实现首飞。

  “汽车城”长春市大力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批“小巨人”企业不断壮大,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不大、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对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形成了多点支撑和能量积蓄。

  “创新的真正主体是企业”,在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李建华看来,政府部门在创新驱动方面的主要职责是搭建平台,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为此,吉林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研课题向科技攻关、中试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产业化。

  改变过去“大撒网”的项目申报方式,吉林省聚焦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进行科技攻关扶持。长春高新区联合长春市内的“一院四所四校”组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占地7平方公里、总投资172亿元的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

  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吉林省与省内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6个中试中心。在位于长春市高新北区的高性能聚烯烃中试中心,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姜治伟博士正在带领团队为省内外合作企业研发工艺改进技术,为企业提供聚烯烃成型制品模具的设计验证、工艺优化、批量成型制品外,还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聚烯烃专用材料,逐步替代进口。

  今年以来,吉林省装备制造、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3%、11.2%和8%。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势头的拉动下,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自2013年12月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的降幅也比上年同期收窄了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