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集

【吉林日报】长春:布下创新“先手棋”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8-27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吉林日报》2015-08-25 要闻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宗巍、孟含琪

    如果把城市发展比作一盘棋,吉林省长春市这盘棋局可谓波折起伏,既有过先手,也一度陷入被动。

  如何破局?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这就是长春转型发展的思路。随着“创新长春”战略有序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棋盘上呈现新气象和新格局。

  新平台:抢占创新“金角银边”

  “过去,科技局划到社会事业,现在纳入经济部门,在经济主战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长春市科技局副局长孟繁军看来,这一转变折射出创新在长春发展中的分量。

  创新就是老工业基地振兴这盘棋的“金角银边”。为抢占这一关系棋局命运的有利位置,长春针对科技资源碎片化、产业聚焦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依托有着强大科研实力的“四校三所”,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创新平台。

  在北湖附近的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创新综合体正在崛起。这里包括北湖科技园、吉林省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入驻企业将享受资本、技术、创业辅导等全链条服务。其中,北湖科技园已签约了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孟繁军说:“没有政府牵头搭建中试平台,企业有项目也不敢承担。”长春集中投资1000万元,与中科院应化所建成合成橡胶、专用聚烯烃等6个中试中心,解决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后顾之忧。

  在创新项目扶持上,长春一改“撒胡椒面”的方式,采取“企业先行立项,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市场验收,政府后补助”的投入方式,使有限的政府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去年,长春还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专门为科技创新企业“输血”,目前已投融资、担保超过14亿元。

  新格局:以创新提升产业“谋全势”

  长春曾陷入一汽“打喷嚏”,全市经济“感冒”的困境。如今,长春经济正在努力走出这种“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

  产业结构布局中,长春既抓汽车、轨道装备、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升级的“顶天立地”,又抓光电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铺天盖地”,围绕产业链来布局创新链。

  在双阳区吉通公司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工作人员将一批铝合金控制臂打包集中发往德国保时捷公司。这种铝合金控制臂重量轻、耐磨损,在国际上只有几家公司具备生产能力。近期经政府500万贴息贷款扶持,吉通公司又兼并了两家德国企业、一家法国企业,使其在高端零部件市场拥有话语权。

  光电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裹挟着创新的力量快速崛起。计划实现年收入200亿元的长东北生物与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在构建集研发、检测、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特别是生物疫苗产业链,将建设成亚洲最大的基地。

  “创新为长春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产业布局中都有创新在升级引领。”长春市工信局副局长魏长平说。

  新希望:“落一子”做活全局

  在平台孵化、政策扶持、产业带动下,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在长春不断涌现,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希望。

  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组装全国首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为年底升空做最后准备。商用遥感卫星应用市场广阔,企业计划在2020年实现60颗卫星上天。

  为了拉长“微笑曲线”,长春正在打造国家航天信息产业园,以卫星项目带动上游机械、光电传感,下游软件、汽车等产业链发展,有望带动实现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走进“摆渡创新工场”,创投咖啡大厅内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手握咖啡轻松交谈,紧邻咖啡区的“创客空间”,一群创客正在自己的工位上摆弄手中的作品。工场负责人刘春生介绍,虽然只成立半年多,但已汇聚400多名创客和一批企业。其中,“土生土长”的旭海科技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

  3D打印技术,干细胞再生技术……目前,长春已培养300多家“小巨人”企业,预计2020年增至1000家。在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看来,这些“小巨人”企业将成为长春经济转型的“活子”。

  今年上半年,长春市GDP增速6%,在东北四个主要城市中领先。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机遇,在“创新长春”的棋盘上,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并开始显现强大的力量。  (新华社长春8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