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集

中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落户吉林 销售额已超5亿元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4-27    |    【放大】 【缩小】  |  【打印】 【关闭

【中新社】2014-11-06 陈博宜

  据中科院长春分院介绍,作为中国首个肾病海洋药物,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相关药品,如今单品销售额已经超过5亿元人民币,预计三年内有望突破10亿。从而成为研产结合,破题产业化难题的又一成功范例。 1993年起,在国家新药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了漫长褐藻多糖硫酸酯新药的开发过程。并最终从海带中提取了这种叫做“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物质,发现该物质对慢性肾衰和肾病综合症,尤其是中、早期肾衰具有特效治疗作用,取得了我国第一个海洋新药证书,填补了为我国海洋天然药物的空白。“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方法”于1999年7月2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褐藻多糖硫酸酯在国外作为化学试剂已经销售多年,只有医药领域活性实验的报道,在国内无论是化学试剂还是活性研究均是空白。通过临床证明,该成分具有较好的治疗慢性肾衰,改善湿浊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在国内外首次将“褐藻多糖硫酸酯”作为药品推向市场。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据报道,国外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中约有200-300人。根据国内统计,1974年,中国每百万人中就有113人,到1991年增加到769人,18年内增加了7倍。专利的取得只是药物开发的第一步,如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海洋所的科研人员通过两年多的中试,模拟大生产的条件,全面解决了生产工艺连续化、生产设备选型、配套、原料选择、厂房设计、技术培训、产品检测等技术环节,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基础有了,如何给成果找个好“婆家”,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又一道难题。合作企业既要有有较强的技术队伍又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既要有较好的营销能力更要有强大的领导班子。这时,一家名叫“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药厂进入了研究所的视线。很快,辉南长龙药业与海洋研究所达成技术转让协议,褐藻多糖硫酸酯投入生产并开始销售。强强联手让该药物创造了迅速产业化的奇迹,从开始建厂到验收合格、顺利投产仅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合作、当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当年投产、当年实现产值300万元。 2006年和2008年,在中科院长春分院的推动下,海洋所与辉南长龙分别得到了“中科院东北振兴重点项目”、“吉林省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资金项目”的支持,完成了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新工艺改造,使生产成本降低了54%。同时,完成了该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药效研究,为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新适应症做好了准备。 “2014年单品销售额已经超过5亿元,预计三年内有望突破10亿元” 辉南长龙董事长张弘信心满满地说。